電玩遊戲能提高專注力?
抑制激情的前額葉
人的腦逐漸壞去!?
電玩中毒?
前額葉的「工作記憶」
孩童的神經回路由父母造成
剎不住車的電玩中毒者!
許多人都誤以為打電玩遊戲或掌上遊戲能提高人的專注力,其實這完全是誤解。
電玩遊戲能提高專注力?
從我的實驗結果可看出,從幼兒期或小學低年級就開始打電玩的人,前額葉的β波會呈低落狀態。也就是說,這種人長期電玩遊戲影響,前額葉的神經元活動明顯降低,慢慢地就變成半玩電腦或電玩腦型的人。這種人耗在打電玩遊戲的時間有多長呢?答案是至少每週四次,一天約二至三小時,期間達十年以上。
根據這些人自己的說法,他們多半表示自己非常健忘。每天不是忘記鑰匙、錢包,就是不記得和朋友約好時間。此外,幾乎每個人都表示自己記性差,注意力也不佳。
某大學的一名學生從小學三年級直到大學三年級,每天大電玩長達六至七小時,經測試發現,他的β波完全沒出現。
這名學生不但經常翹課,約定的事也常忘的一乾二淨。到現在,他還是改不了打電玩的習性,就連打工的地點也是在電玩店,真是名副其實的電玩迷。
我曾應某個中學邀請到家長會上演講,講題就是「電玩遊戲與腦的關係」。
演講後,許多家長提出種種疑問。下述是其中的一個問題:「我那個唸中學的兒子打電玩打個不停,常被我罵,卻還反駁說,電玩遊戲能讓注意力更集中。他甚至表示,只要新的軟體上市,為了研究如何攻城掠地,人會變得更認真,專注力也會提升。我根本沒辦法叫他停手,他的說法是真的嗎?」
看來不只小孩,連父母也好像以為電玩遊戲能提升人的專注力。我那時當廠表示,這是一般人的誤解,持續打電玩必然有害無益。
後來又有人問道:「雖然深知叫孩子停止打電玩的重要性,但是該如何做才能讓他們不再碰電玩呢?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對於類似的問題,我通常的回應是:請帶小孩來看我。實際上,只要從孩子前額葉的頭皮上測量腦波,讓他們看看自己的腦波紀錄,幾乎每個人都表示不敢再碰電玩遊戲了。
同樣地,如果讓他們看看這本書裡的資料數據,他們也應該了解事情的嚴重性吧!
抑制激情的前額葉
我們曾讓電玩腦型的男性自我分析,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竟有許多人曾因電玩成績不佳,而一時衝動砸壞了電玩店的遊戲機。
在電玩腦型人當中,約有80%認為自己很容易有偏差衝動行為。其中約90%的人所幸還有從事運動,所以容易偏差衝動者目前大約還控制在80%左右。
打電玩遊戲會導致前額葉的功能降低,以電玩型的人為例,他們得β會一直呈低落狀態而無法正常運作。
在正常情況下,藉由前額葉發揮功能,經由皮質至投射的神經聯絡,能夠對依本能行動的大腦邊緣系時時產生抑制激情,腦因此能正常發揮機能。
相反地,電玩腦型的人因長年打電玩遊戲,前額葉腦細胞活動也變得低落,對大腦邊緣系的抑制能力變得不靈光。這些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本能行為,容易衝動行事。
人的腦逐漸壞去!?
人類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哪裡?人是站著用雙腳走路,有大大的腦及高度的知性和語言,此外還具備創造力能製作新東西。
經過長期演化,人類的前額葉慢慢產生許多新點子並逐漸發達起來。如果因為電玩遊戲或掌上型電玩而讓前額葉在短期間內喪失機能,那又是情何以堪?
快樂的運動,能讓記憶中樞的細胞增殖。所以讓孩童在幼兒時期跑跳、玩球等等,應該是健全腦部、促進腦部發達不可或缺的。日本自所為的「文武雙全」,努力學習、努力運動,這對腦部及身體的發育健全都是必要的。遺憾的是,都休二日時,日本約有29%的小學生是以打電玩、電視遊樂器度過星期六的一整天。
另外,"讀賣新聞"也刊登了一則關於電玩遊戲的中學校長問卷調查,結果有超過八成的校長認為學校施行週休二日制後,同學看電視或打電動的時間都明顯增加。
其中讓人最擔心的是,有86%家庭星期六沒有大人在家,讓孩童有沉迷電玩的機會。不出多久,這些孩童恐怕不再喜愛到野外玩耍,而寧願整天關在房間裡。
孩童一旦養成打電玩的習性,就如同染上毒癮難以自拔。不久後,他們的前額葉功能會變得低落,並喪失對大腦邊緣系的抑制功能,無法控制動物性的行為。
青少年偏差行動行為的產生,就是因為無法抑制動物腦的活動所致。週休二日制的原意是想提升下一代的創造力,結果竟和原來的目標背道而馳。
電玩中毒?
有些每天打數小時電玩遊戲的人,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這麼下去不是辦法。許多父母也認為打電玩遊戲對眼睛不好,很想讓孩子罷手,但卻苦無方法讓孩子戒掉打電玩的習慣?其實,這和中毒沒有兩樣。
開始打電玩遊戲時,多巴胺神經受到刺激,大腦邊緣系及前額葉也被刺激,人會產生一種快了的感覺。然而,打慣了電玩的人其實也搞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快樂,只是覺得不打不行罷了。
這是因為突觸的反制刺激讓腦的神經回路形成這種模式,身體對電玩遊戲的反應已經固定,只要看到電玩機器就按捺不住手癢,和所謂的「快樂」已經沒什麼相干。
剛開始打電玩遊戲時,腦部會分泌多巴胺,或許會有快樂感。但成為電玩腦型的人之後,由於腦的功能低落,多巴胺的分泌也可能降低,漸漸地也不再有快樂的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或高中之後才開始打電玩遊戲的人不太容易變成電玩腦型人。這是因為腦的神經回路約在十歲左右形成。雖然人過了二十歲以後腦的神經回路依舊還能形成,但絕大多數在小學中年級的腦部發育階段,已確定會形成什麼樣的神經回路。
倘若要打電玩遊戲,至少也得等到中學以後,最好是上大學之後再玩,未滿十八歲不得碰電玩。而且打電玩的時間應只限三十分鐘,每週只玩一次,如次神經回路比較不受影響。
如果一個人在幼兒時期便因頻打電玩形成固定的神經回路,想讓他罷手就很困難。這種人往後只要見到電玩機器便覺手癢,打電玩變成一種本能反應。
幼兒時期開始打電玩導致「電玩中獨」的人,其腦神經的回路異於成年後才喜愛電玩的人。後者只要下定決心,想戒電玩便能戒掉,但自幼打電玩遊戲的人就算想戒也很難。 前額葉的「工作記憶」
孩童時期從事各種玩耍會獲得許多經驗,也有助於鍛鍊前額葉,這對孩子未來能否成為社會上活耀的一分子也深具關連。
前額葉和工作記憶相關,而工作記憶則和短期記憶有關。這是腦內的一種記憶系統,能短時間儲存記憶,並因應需要能會快速把這些記引導出來。
先讓一個人記住狗、猴、鳥、貓、長頸鹿五種動物名稱,再問他哪一種動物能在天空飛翔,答者須能從記住的五種動物選出「鳥」的正確答案,這就是一種工作記憶的訓練。
此外,如果你打開瓦斯爐並一面洗濯東西時,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想起要關閉瓦斯的開關,這也是工作記憶。
人在下各種決定時,前額葉會活躍運行,例如,該如何選擇及組合既有的經驗或新信息以產生獨創性,該採取什麼步驟付諸行動等等。因此,從幼兒期開始鍛鍊這個領域,對兒童的部發育及發達至關重要。
反之,打電玩遊戲時,腦部的前額葉皮質區則幾乎沒有運作。因此,打電玩遊戲對創造性、理性、集中力或人性的培養毫無助益。
我們用自己開發的簡易型腦波計調查前額葉的活動時發現,睜眼思考時,活躍的人β/α值為2.0以上。相反地,長期打電玩遊戲的人β/α值卻低了很多,程度嚴重者甚至在1.0以下。即便年紀輕輕,有人測得的值也是在1.0以下,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我們調查一名未曾打過電玩的高中女生腦波時發現,在安靜狀態下,她的值是3.0以上。讓她持續打十分鐘的電玩遊戲時,β/α值也沒有降低。
這名女生在發育時期未曾打過電玩,所以前額葉的功能良好。發育期是最重要的關鍵,這時期的孩童如果每天打數小時的電玩,會影響前額葉皮質區與神經回路的連結。
孩童的神經回路由父母造成
相信讀者已明白在幼兒時期成形的腦部神經回路有多重要,那麼,腦的健全發育及發展又有什麼重要關鍵呢?
在發育時期這個重要的階段,有些動物甚至會把出生後最先看到的活動物體當成母親追隨。
野鴨出生後,會把第一眼看到在動的物體當成母親,並追隨該物體一起行動。不論那東西是一個人或只是一顆球,牠們都照追不誤,這種現象是一種特異的長期記憶,牠們與生俱來的神經回路對最先瞧見會動的物體產生反應所致。
同樣地,鮭魚記得小時候住過的河川,憑著這種記憶,牠們能夠在洄游太平洋後又游回昔日的河川,這也是眾所周知的實例。
任何動物都有與生俱來的神經回路,但在剛出生時卻沒有辨識物體的能力。要獲得視覺認知的能力,必須有環境的視覺體驗。
把剛出生的小貓放在直條紋的環境中飼養四個月後,再調查牠們的主要視覺區神經元的活動情形。結果發現,所有的神經元對縱向反應靈敏,但對橫向卻沒有反應。也就是?,出生後一個月至四個月的視覺體驗,對視覺認知能力獲得息息相關。
一般來說,人的神經回路會因發育期的刺激產生極大變化。尤其到十歲為止,神經玩和神經元的結合非常活潑。當然即使到了成年,或多或少還是能形成神經回路。
在諾貝爾獎得主維厄瑟爾(Torsten N. Wiesel, 1924)及休伯爾(David H. Hubel, 1926-)的知名實驗裡,他們在小貓出生後感受到性最強的二至三個月期間把小貓的單眼遮住,讓這隻單眼看不見東西,然後調查大腦皮質視覺區神經元對光的反應。
結果發現,平常看得見東西的那隻眼睛看到光時反應很正常,但看不見的那隻眼見到光時卻毫無反應,而這兩隻眼球本身其實看不出異樣。這是因為,再感受性學習期牠被遮住單眼,視網膜至皮質神經元的輸入便失衡,導致輸入占優勢的一眼突觸傳遞更加活躍;處於劣勢的另一隻眼突觸傳遞則被抑制。
母親的育兒方式對幼兒時期腦部得發展影響深遠,所以有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說,孩童到了三歲左右,神經元樹枝般伸展的樹狀突起會和不同的神經元產生聯繫,腦的整體也會急速變大。換句話說,在腦內新的神經回路會一一形成。
人腦神經回路形成大抵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零歲至三歲,第二階段是四、五歲至十歲左右,這時也正好是學齡時期。零歲至三歲以及四歲、五歲至十歲兩階段形成的線路性質完全不同。零歲至三歲的幼兒對事物雖有好惡的表現,但神經回路的形成卻對任何事物都來者不拒,雙親或環境提供什麼就接受什麼,幼兒會完完整整複製下來。
人腦的神經元會因環境或教育的方法不同產生極大差異。在幼兒時期,腦的神經回路還沒充分形成。剛出生時不但眼睛看不清東西,腦子也無法思考事物。但若讓出生後不久的幼兒反覆聽某句話,幼兒對其他的話雖沒有反應,對常聽的話卻反應良好。
孩童對任何訊息都來者不拒,因此,電視或收音機的聲音充斥,導致資訊氾濫,對孩子反而不好。
有鑑於此,如此形成好的神經回路就變得很重要。有些父母認為照顧孩童太麻煩,乾脆讓孩童打電玩遊戲,不論打幾個小時也覺得無妨,這種想法實在要不得。另外,有些熱心教養的母親即使幼兒還不會爬,就讓孩子觀看幼兒教育的錄影帶。其實對幼兒來說,眼前的畫面只是動來動去,他們什麼也看不懂,到頭來只是滿足了母親而已。
今日,電玩機器、個人電腦、電視或手機等已入侵孩童的腦子,輸進孩童腦內的影像及聲音等訊息量極其龐大,其中多半不是語言方面的信息,視覺方面的要素占了極大多數,因此,孩童就在似懂非懂間,讓大量的影像信息輕易滲透到腦裡。
為了學習語言做為溝通的工具,幼兒期的語言學習及文字讀寫都必須讓孩子們接觸大量的語言方面信息。
遺憾的是,現今有許多父母讓孩子長時間盯著電視銀幕,無日無夜地沉溺於電玩遊戲,親子間的對話少之又少。由於雙親沒給孩子提供語言方面的信息,孩子在這方面的發展也會受限。
在幼兒時期,父母應該多讀童話、傳記、神話等給孩子聽,照顧孩童的心智成長。唯有如此,才能達成親子的溝通與交流。(摘自商業週刊)
留言列表